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功成不处原文与译文(有解析)
    答: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功成不居,大道无私 【原文】天之大道,如张满之弓,高者抑之,低者提之,盈者减之,缺者补之。天之道,其核心是平衡与节制,不偏不倚,损有余而补不足。然而,人之道却背离了这一原则,往往是损不足以奉有余,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与失衡。【注释】圣人遵循天道,行事如...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选自什么
    答:《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 做事的文言文
    答:做人做事的文言文最著名的就是 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被人奉为为人处世的经典论述。 原文如下: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 如何看待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社会理念
    答: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
  • 道德经第75章原文及译文
    答:译文: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拓展:老子第七十七章原文及翻译:1、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
  • 道德经七十七章原文和译文
    答:道德经七十七章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译文:自然的...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赏析
    答:《道德经》《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答:老子先是对比了天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与人道的" 损不足以奉有余 "的区别,然后指出圣人与一般人不同的做法。我们都知道普通人总是贪婪而自私,总想更多地占有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享受。而通俗点说,其 不欲见贤 ,就是一种 不刻意张扬自我 的做人态度。显然,这是值得推崇的。
  • 道德经里的故天地之道非明则暗在哪章
    答:道德经里没有你说的“故天地之道非明则暗”这句话。但是道德经里,对天之道有阐述: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以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不...
  • 从《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看老子的修辞艺术
    答: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写文章要注意文采修辞。《道德经》作为哲学名著,语言精练,道理深刻,而且在语言上也特别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说理生动形象,语言连贯有气势,表达更辩证。下面就以第77章为例,做一个分析。[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

  • 网友评论:

    宓菁19743863081: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40738阚荔 :[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

    宓菁19743863081: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40738阚荔 :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一样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抬高;过满了就减小一些,不够满就补足一些.自然的法则,是减去有余的并且补上不足的.人世的作风就不是如此,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人?只有悟道的人能够如此.因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仗恃己力,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功,他不愿表现自己的过人之处.

    宓菁19743863081: 老子 第七十七章 帮忙断句加翻译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共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
    40738阚荔 :[答案] 楼主在恃后多加了个字吧?断句翻译如楼上.

    宓菁19743863081: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什么意思?
    40738阚荔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全文如下: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解释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岂不就像拉弓一样吗?弦位高张,就被抑低,弦位低就被拉高.有余的被减少,不足的被补充.这正是大自然的规律--减少有余,弥补不足.人间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总要剥夺不足,而用来供奉有余.谁能够以多余的供奉天下之不足者?这只有奉持天道的人.有道的人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大功告成而不自居,永不想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宓菁19743863081: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
    40738阚荔 : 这句话最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作者是老子,全文内容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

    宓菁19743863081: 道德经里的故天地之道非明则暗在哪章 -
    40738阚荔 : 道德经里没有你说的“故天地之道非明则暗”这句话.但是道德经里,对天之道有阐述: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以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

    宓菁19743863081: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什么意思啊, 出自何处啊? -
    40738阚荔 :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宓菁19743863081: 《道德经》第71章,知不知,道家,老子 -
    40738阚荔 : liuhua :你好.《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这一篇,河上公给出的标题是【知病】.苏格拉底曾说过:“我比别人聪明一点,因为我知道自己愚蠢.而别人不知道自己愚蠢”.知道自己愚蠢是智者;不知道自己愚蠢,才是真愚蠢.与本章是一致的.注: 【知不知】:前面的“知”是动词.后面的“不知”是宾语. 【尚】:同【上】. 【不知知】:不知的“知”是动词.后面的“知”是宾语. 后面的句子,也是如此.

    宓菁19743863081: “其不欲见贤邪?”——(老子第七十七章)——,这句话怎么样翻译 -
    40738阚荔 :[答案]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功成名就也不愿意养尊处优,他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圣贤

    宓菁19743863081: 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
    40738阚荔 :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出自: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选段: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

    热搜:《道德经》全篇原文 \\ 《道德经》帛书版 \\ 道德经第七章原文译文 \\ 老子七十七章原文翻译 \\ 老子第七十七章原文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原文 \\ 道德经七十九章原文 \\ 老子《道德经》全文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注释 \\ 《道德经》第64章原文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注音版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及译文 \\ 帛书《道德经》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诵读 \\ 老子六十四章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拼音版 \\ 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 《道德经》第77章 \\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