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七十七章原文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哪?什么意思
    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
  • 初识《老子》第77章
    答: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七十七章八十七言。天之道,其犹张弓者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损有余而奉不足於天下者,其惟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邪。帛书《老子》甲本复原...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哪?什么意思
    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答: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答:出自: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释义: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
  •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出自哪里?
    答:出自: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选段: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译文: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答:一、原文 【通行本】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帛书】天之道,犹张弓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
  • 77《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答:细品则可知这一章是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这一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表达了老子对以贪腐和苛政聚敛财富者的痛恨,对为富则不舍、为富则不仁者的批评,对穷苦者越来越穷苦的同情。这几章都体现了《道德经》人民性的一面,是其精粹。
  • 天之道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作品原文】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 春秋时期 ] 老子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
  • 道德经七十七章原文和译文
    答:道德经七十七章原文和译文介绍如下:一、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①,其不欲见贤②。二、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

  • 网友评论:

    徒沫15624891691: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11014居趴 :[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

    徒沫15624891691: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11014居趴 :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一样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抬高;过满了就减小一些,不够满就补足一些.自然的法则,是减去有余的并且补上不足的.人世的作风就不是如此,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人?只有悟道的人能够如此.因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仗恃己力,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功,他不愿表现自己的过人之处.

    徒沫15624891691: 老子 第七十七章 帮忙断句加翻译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共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
    11014居趴 :[答案] 楼主在恃后多加了个字吧?断句翻译如楼上.

    徒沫15624891691: 求《老子》的翻译! -
    11014居趴 :[答案] 谋. 4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1 有勇气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气自认怯懦,不敢妄为的,得活.这两种勇气,... 树木一强盛就要被砍伐了. 5 强大的处于下势,柔弱的处于上势. 第七十七章 1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

    徒沫15624891691: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
    11014居趴 : 这句话最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作者是老子,全文内容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

    徒沫15624891691: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什么意思 -
    11014居趴 :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意译】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徒沫15624891691: 断句 取材子 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朴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 -
    11014居趴 :[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翻译 自然的规律,岂不就像拉开弓弦一样吗?弦位高了...

    徒沫15624891691: 《道德经》第71章,知不知,道家,老子 -
    11014居趴 : liuhua :你好.《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这一篇,河上公给出的标题是【知病】.苏格拉底曾说过:“我比别人聪明一点,因为我知道自己愚蠢.而别人不知道自己愚蠢”.知道自己愚蠢是智者;不知道自己愚蠢,才是真愚蠢.与本章是一致的.注: 【知不知】:前面的“知”是动词.后面的“不知”是宾语. 【尚】:同【上】. 【不知知】:不知的“知”是动词.后面的“知”是宾语. 后面的句子,也是如此.

    徒沫15624891691: 道德经里的故天地之道非明则暗在哪章 -
    11014居趴 : 道德经里没有你说的“故天地之道非明则暗”这句话.但是道德经里,对天之道有阐述: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以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

    徒沫15624891691: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哪里出来的?
    11014居趴 :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热搜:疯狂的日子第49章大结局 \\ 老子77章 \\ 韵母宁秋婉113章小说 \\ 老子第七十七章注音版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 \\ 老子七十五章 \\ 老子第二十九章原文 \\ 第1一40章免费阅读 \\ 老子第七十七章原文及翻译 \\ 《老子》原文全部 \\ 老子第77章原文 \\ 老子第八章原文 \\ 老子第六十八章 \\ 《老子》二章原文 \\ 老子第六十四章举例 \\ 老子第十八章原文 \\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 \\ 老子第二章原文 \\ 老子八章高中课文原文 \\ 老子二章第七十七章原文和翻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